6月3日,新时代“大思政课”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宿州丰大国际大酒店举行。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辛建、教务处副主任柏桦、人文基础系副主任张烨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会。
开幕式上,宿州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李福华,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先俊分别致辞。

随后是主题报告环节,大会主要围绕“大思政课”建设有关内容展开研讨。其中,王先俊作题为“关于‘大思政课’建设的几点认识”的报告,从“大思政课”提出的背景、内涵定位,以及结合《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如何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,强调“大思政课”本质是围绕思政课进行的改革创新,上好“大思政课”要结合“三全育人”、“课程思政”、“同向同行”等思政理念,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。南京理工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梁德友以“关于‘大思政课’的几点思考”为题进行研讨报告,从依据、边界、规律、策略四个方面阐释“大思政课”内涵和建设问题,强调应从方法论角度,立足思政课,树立“大”理念、完善“大”过程、构建“大”主体、实施“大”课程、培养“大”先生,最终实现“大育人”。

会上还开展集体备课环节。宿城第一中学教师陈婷婷展示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探索纪念馆里的“大思政课”的团课活动,为中学思政教师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范例;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余晓宏以“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”为题进行说课展示,系统阐释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,再现了大学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教学内容,展示大学思政课教师的风采;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乐以“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”教学内容为例深刻阐释如何把“大思政”理念贯穿教学全程,重点突出通过逻辑与论证、联系与融入、扩展与发散等策略把道理讲清。

交流研讨让参会者受益良多,会场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,直至大会闭幕,大家仍表示意犹未尽。下午是赴双堆集进行实践教学基地考察,参观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,赓续红色血脉。

此次研讨学习加强了与会教师对“大思政课”内涵的理解和对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策略的思考,为思政课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拓展了思路。参会的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收获颇丰,决心以此次学习为契机,积极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,发挥好思政课程的育人作用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推进“三全育人”,构建“大思政”格局,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(撰稿:张娜 审稿:张烨)